“五十六個星座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……這首歌時常在我耳邊響起。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才有今天社區(qū)里、居民中一個又一個同心圓?!?月30日,70多歲的咸陽市民朱榮光在渭城區(qū)清渭樓廣場觀看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的展板后說。
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,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。9月,陜西開展主題為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”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。全省通過組織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報告會、經(jīng)驗分享會,在教育基地、博物館等場所開展沉浸式教學,在廣場、社區(qū)設置展板、開展文藝表演,鼓舞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、共同繁榮發(fā)展,奮力開創(chuàng)經(jīng)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新局面。
9月10日,彬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上,彬州市的近百名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了“小小石榴籽·殷殷中華情”主題活動。
紫薇小學學生李承珂說:“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特色,知道了民族團結統(tǒng)一的重要性。我們56個民族應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。只有各民族和睦相處,社會才能安定團結,國家才能繁榮發(fā)展。我也要好好學習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?!?/p>
民族團結好故事走進課堂,讓越來越多學生受益。寧陜縣江口中學教師宣講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事跡,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(tài)化,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西安交通大學把鮮活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編撰進校內(nèi)讀本,把道理學理哲理講深、講透、講活,引導各族學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血脈、鑄入靈魂。
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、民族和睦之魂。著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增進文化認同,延安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組織各民族代表舉辦宣講活動,講好中華民族歷史、講好民族團結奮斗的故事,架起文化交流、情感共鳴的“連心橋”。寶雞市組織各族干部群眾、中小學生赴寶雞青銅器博物院、鳳縣革命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開展學習參觀、主題研學活動,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。鎮(zhèn)安縣利用微信小程序開展線上答題活動,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,提高黨員干部的民族政策水平,增強各族群眾的民族團結意識,促進社會團結進步。
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期間,我省4個集體獲得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”稱號、4人獲得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”稱號。榮譽是一份肯定,更是一種鞭策。陜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民族一處副處長闕浩說:“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結合陜西實際,創(chuàng)新方式載體,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(chuàng)建工作,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?!保ㄓ浾撸豪钣鸺眩?/p>